高齡78歲的俄國指揮家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今天(2009/11/08)偕同兒子Sasha Rozhdestvensky與太太Viktoria Postnikova在國家音樂廳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以下是北市交發佈的指揮家簡歷資料。
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為當今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1931年生於莫斯科。他在莫斯科音樂院 (Moscow Conservatoire)就讀時,跟隨歐伯林(Lev Oborin)修習鋼琴、跟隨父親安諾索夫(Nikolaï Anosov)修習指揮。在他還是音樂院學生的二十歲那年,就不尋常的與波修瓦劇院(Bolshoi Theatre)簽約,並在那裡首次以指揮的身分登上舞台,指揮演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他長期與波修瓦劇院合作:1964到1970年間,擔任劇院的首席指揮;2000年獲任命為音樂行政總監。
他在波修瓦劇院指揮三十齣以上的歌劇和芭蕾舞劇,包括為俄國作曲家哈察都量(Khatchaturian)的芭雷舞劇《萬夫莫敵》(Spartacus)舉行世界首演,也指揮演出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歌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s Night’s Dream)的全俄羅斯首演。1956年起,他定期與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至歐洲、亞洲和美洲巡迴演出。
多年以來,羅玆德斯特汶斯基也帶領莫斯科廣播管絃樂團(Moscow Radio Orchestra),並以一介蘇聯籍指揮家的身分受到好幾個國外管絃樂團任命為首席指揮,這在當時可是前所未見,這些樂團為:英國倫敦的BBC廣播電台(BBC Symphony Orchestra)、奧地利維也納交響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管絃樂團(Stockholm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70年代,羅玆德斯特汶斯基接手莫斯科室內歌劇院(Moscow Chamber Opera),任期間重現蕭士塔可維契被「遺忘」的歌劇《鼻子》(The Nose),並指揮演出史特拉汶斯基的《浪子的生涯》(The Rake’s Progress)。同時,他創立了「文化部管絃樂團」(Ministry of Culture Orchestra),並帶領樂團在俄羅斯境內外舉行數百場的音樂會、錄製兩百多張音樂專輯,專輯中收錄有蕭士塔可維契、普羅高菲夫、葛拉祖諾夫(Glazunov)和布魯克納的交響作品全集,以及大量的徐尼特克(Schnittke)、丹尼索夫(Denisov)和古拜杜林納(Gubaidulina)的作品。
羅玆德斯特汶斯基也在一些最知名的歐洲劇院中做過感人的指揮演出,如英國倫敦的皇家歌劇院科芬園(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演出莫索斯基的 《波里斯.郭德諾夫》[Boris Godunov]、柴科夫斯基的《胡桃鉗》[Nutcracker])、法國的巴黎歌劇院(Paris Opera ,演出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Queen of spades]),義大利史卡拉劇院(La Scala,演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的《薩爾坦沙皇傳奇》[The legend of Tsar Saltan]、華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Flying Dutchman])等等。
他也參與許多新作品或新近創作的世界首演,其中還有些是獻給他的,這些作品的作曲家包括普羅高菲夫、蕭士塔可維契、塔凡納(John Tavener)、徐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和徐克德林(Rodion Shchédrine)等人。2001年,他在波修瓦劇院首次舉行原版的普羅高菲夫歌劇《賭徒》(Gambler)演出。
羅玆德斯特汶斯基錄製的有聲品,數量增加的非常快,這顯示他具有無止盡的好奇心,並讓他成為史上收錄最多作品的指揮家。目前發行的總數量遠足超過四百張,計收錄了驚人的七百八十六首作品。
羅玆德斯特汶斯基獲頒「法國榮譽軍團勳章」(French Legion of honour)、日本旭日勳章(Order of the Rising Sun),並成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學院(Stockholm Academy與英國學院(British Academy)的榮譽會員(Honorary Member)。
三十多年來,羅玆德斯特汶斯基教授一直擔任莫斯科皇家音樂院的指揮系教授,並在各國開授大師班音樂課程。
2006年,於保加利亞舉行第一屆「羅玆德斯特汶斯國際指揮大賽」(Gennady Rozhdestvensk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onductors)。
知名法國電影製作人布魯諾.蒙森吉昂(Bruno Monsaingeon),近來拍了兩部以羅玆德斯特汶斯基為題材的影片。
憑以上洋洋灑灑的彪炳經歷,Rozhdestvensky堪稱近年來訪台指揮本地樂團的「最大咖」,在筆者心目中,Rozhdestvensky與之前NSO重金禮聘的Lorin Maazel不相上下,但兩人在本地媒體獲得的關注程度落差很大!遺憾的是,這並非老大師第一次吃虧....
剛好約一年前,Rozhdestvensky應邀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四場客席音樂會,但臨時取消了,樂團對外宣稱老大師「無法按照原訂計畫進行指揮」("unable to conduct this performance as planned ")但老大師旋即接受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專訪,澄清他「能夠」指揮而一清二楚「如何」指揮,("I must say that I was able to conduct" and "And how"),問題出在樂團行政當局不尊重大師,讓老人家自尊心受傷了!大師忿忿不平的說:"I felt insulted by the ac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on," ,而且是「人格上的大大羞辱」, "I feel not only slighted but I suffered what is called in Russian a moral insult, and I'm free to take any actions to defend myself in public.",因此他決定取消音樂會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為何老大師會如此生氣呢?問題癥結來自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樂季宣傳手冊!老大師很生氣的發現,該份手冊竟然未將他列入「傑出指揮大師」("Distinguished Conductors")之中,而且音樂廳外大型海報也把宣傳重點放在擔任獨奏的大提琴家Lynn Harrell,尤其讓老大師感冒的是,在他眼中,樂團所謂的"Distinguished Conductors"中,至少有兩位是「沒沒無名的」...
有位旅居紐約的台灣格友特別把這份「傑出指揮大師」名單找出來,有以下幾位(加大標粗體者則是筆者心目中「兩個沒沒無名」的,只是不知是否跟老大師所見略同)~
Sir Colin Davis
Kurt Mazur
André Previn
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
Herbert Blomstedt
Charles Dutoit
Hans Graf
Bernard Labadie
Yannick Nézet-Séguin
Shi-Yein Sung
姑且不論名單中最後一位的韓裔樂團助理指揮是不是算「傑出指揮大師」,以名單中倒數第二位的法裔加拿大指揮家Yannick Nézet-Séguin來說,年僅34歲的他儘管最近竄紅速度很快,但如果冠上「傑出指揮大師」名號,與戴維斯爵士或普列文等人並列,實在是太過勉強!
無論如何,歡迎老大師蒞臨台北,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圖片說明:Rozhdestvensky指揮BBC交響樂團的《睡美人》全曲錄音錄音室版LP(上圖),絕版已久,並未轉錄CD發行,目前市面上找得到的是BBC Legends版皇家節慶音樂廳1979年10月10日實況錄音(下圖)。
5 則留言:
稱號從來就不是重點吧.......
有多少cd是樂迷買後覺得沒白花錢的版本才是要點,卡拉揚名氣很大啊,但他的海頓、莫札特就是詮釋的不入味(DG版),EMI版的好一些。
說來也奇,我買了近600張的CD,印象中還真沒他的指揮作品。由於從未仔細聽過,個人也難說他的詮釋合不合我的味。
要說名列"巨匠",那有灌錄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布魯克納、舒伯特、舒曼、孟德爾頌、莫札特、海頓的重要交響曲....等,這些"交響曲全集"的話,就廣義上也的確是大師級了。
(劉)
他跟老婆錄的那些錄音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些在俄國的錄音則有些參差不齊。
您好
"queen of spade"一般翻成黑桃皇后
另外我目前是住在紐約的鄉下,不是旅居波城 :D
很高興看到您的部落格,受益良多。
Dear John,
感謝光臨寒舍...
你提到的兩個地方皆已更改過來,關於《黑桃皇后》譯名是直接Copy自北市交所發佈的新聞稿。
其實,北市交新聞稿還有一處有待商榷,大師20歲在波修瓦劇院初登台的曲目有《胡桃鉗》與《睡美人》兩種說法!?可信度頗高的網路維基百科說是前者,但其代理經紀公司Allied Artists則說是後者,北市交根據的當然是經紀公司提供的資料。無論如何,兩部曲目都是大師拿手保留好戲則是無可置疑的...
600張...?打少了一個零嗎?一點也不奇呵.
張貼留言